成都重大项目开工的节奏,在2016年新年前后得到了延续。
先是2015年12月底,全市8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跨年”之后,相关区(市)县又集中动工了一批投资总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项目。
在成都决策者看来,投资是发展的“底盘”,决定车身大小、车载吨位,投资不抓住,尤其是工业投资不加把劲,成都发展后劲就缺乏支撑。
2015年,成都工业把抓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1—11月,完成工业投资1400.7亿元,同比增长13.1%,增幅列全省第1位;完成技改投资1214.2亿元,同比增长14.8%;预计全年两项指标将分别超过1500亿元和1300亿元。
张战国
工业投资增速领跑全省
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早在2015年4月初,成都即出台了“稳增长”30条措施。
当月底召开的经济工作分析会上,成都再次强调要扭住项目中心,环环紧扣、锲而不舍地把投资项目抓紧抓实抓见效,努力形成更多投资量。
为此,成都市经信委筛选确定了400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纳入重点跟踪服务体系,明确项目建设进度目标,建立完善市委市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区(市)县三级协调服务等项目促建机制,狠抓项目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
成都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撑工业项目加快建设的意见》,对于签约一年内开工的重大工业项目,给予单个累计补助资金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对于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固定资产投入条件的技改项目,同样给予可观的补助;对生产性工业项目按建筑面积给予奖励。
成都发展前景和政策环境,坚定了投资者多投快建的信心,各主要工业园区呈现出竞相比拼项目开工建设的势头。
神龙成都汽车产业基地项目,不断刷新“成都速度”,到2015年10月21日,也就是正式开工一周年时,第一台白车身就完成了下线。创造进度新标杆的,还包括一汽-大众四期、英特尔“骏马”、德州仪器、京东方扩能等加快建设项目,以及捷普生产基地、成发航空发动机生产线等竣工投产项目。
前8个月,成都工业投资完成974.4亿元,增长19.3%,环比提高3.2个百分点,为29个月最高,其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72.6%,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增长19.4%。
成都工业将以怎样的姿态收官“十二五”,这是2015年第四季度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成都专门召开了工业经济稳增长动员部署会议,要求按照“任务不减、指标不降、标准不松”的要求,奋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
到了年终盘点,成都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预计全年分别完成1500亿元、1300亿元,远超年初制定的目标,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调结构”释放增长新空间“稳增长”成效如何,还有一个重要指标,看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怎么样。以此观察而言,2015年,成都工业在抗下行“阻击战”中,成功完成了“扭转”。
近年来,成都工业增速放缓,与之相关的时代命题——转型升级重大而急迫。这是成都工业发展必须迈过去的坎,只有经受住了这种阵痛,工业经济真正迈向中高端,才能迎来破茧成蝶。
2015年4月,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炼铁厂的最后一座高炉永久停炉作业,这一刻定格在青白江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新生起点上。一个月后,“成都造”沃尔沃S60 Inscription成功出口美国,书写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