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府官网“市长活动”一栏,截至2015年11月底,共有241条记录,详细记录了唐良智过去一年的工作动态。
1月12日,成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正式开幕。成都市市长唐良智在会上,代表市政府向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同时,面对直播的媒体,向全市1500万市民许下未来一年的承诺。
事实上,一年前的1月23日,成都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唐良智从代市长正式“转正”。2014年12月从武汉空降成都,到目前为止,新任成都市长唐良智已施政一年多。在成都市政府官网“市长活动”一栏中,详细记录了唐良智过去一年的工作动态。截至2015年11月底,共有241条记录。华西都市报记者试图梳理这些信息,用朋友圈、工作圈、生活圈、双创圈、经济圈等多个维度,描绘出唐良智在成都这一年的工作和生活轨迹。
出席不下13场菁蓉汇
不坐第一排让创业者成为主角
作为全国知名的“双创市长”,过去一年,成都市长唐良智最常出现的场合是什么?那必然是菁蓉汇。
在“菁蓉汇”上,市长、校长亲自站台,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家现场对话,实现了“知本”和“资本”的有效对接。
菁蓉汇通常在周末举办,据不完全统计,唐良智本人亲自出席不下于13场,并在多场会议中做压轴演讲。
他的很多演讲金句,为创客青年熬制了一锅“市长版”心灵鸡汤,让创业者对成都的创业环境心向往之。
在不断打造创业天府·菁蓉汇这个品牌外,创业者吴晓峰发现一个细节,最初几场菁蓉汇唐良智和市政府主要领导位置是被安排在第一排的。但是从某一个时间点开始,第一排不再是市长和领导,成为了投资人和创客的天地,真正让创业者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
更大的变化还在于,原本每场菁蓉汇最后一个环节——市长演讲时间取消了,取而代之成了蓉漂茶叙。
一盏清茶,几个创业者,和市长围坐一起,以喝茶聊天的方式,共聊创新、共话创业,顾名“蓉漂茶叙”。85后创客青年牟其至今对去年9月份那场茶叙印象深刻。在创业天府龙泉驿专场,作为7名蓉漂之一,他和唐良智曾面对面进行了座谈。“对于我们提的问题和建议,他逐一记录了下来,并现场落实责任部门跟进解决。”牟其说,原本以为是走马观花,没想到市长是真的实实在在在倾听。
为何搞茶叙?华西都市报记者整理公开报道发现,唐良智自己对此也有一个论述,“我讲创新创业的‘心灵鸡汤’已经很多了,成都的平台和环境现在越来越好,接下来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切实为创新创业做好服务,成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了诺言。
一组数据显示,仅仅是2015年上半年,6条“接地气”激励政策,推动774项成果转化。前9个月,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18万户高于全国18.6%。阿里研究院提出成都跻身“中国硅谷”六大创新创业城市之一,清科集团发布报告称成都与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共同构建了中国创新创业的“3+2”格局。
如今,硅谷有硅漂,全世界的精英都想去那里淘一把;北京有北漂,因机会多被创业者青睐;唐良智提出的“蓉漂”的概念,让更多创业青年被这里的创业环境吸引,扎堆前往蓉城创业。
产业圈
全国奔波推销成都
西部城市念起全球“生意经”
很多人说唐良智是抓工业的一把好手。武汉的履历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但是城市发展要因地制宜,更应该根据具体需求而定。具体到成都这座西部特大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哪里?
对此,在密集走访调研之后,唐良智有个著名的论断,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也是城市强盛的根基。为此,他提出了成都市工业强基行动以及“3+N”工业布局。其中,“3”是指成都市天府新区、高新区和经开区。“N”则是指多个地区和产业齐头并进。
过去一年,围绕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唐良智当起了“城市推销员”。先后在北京、珠三角、长春、上海等地进行座谈、经贸洽谈。仅仅是在北京,就分别在2015年2月、8月、9月开展了三次投资促进活动。2015年10月,市长带队,成都的投促活动开到了美国。
一手抓工业强基,一手抓三产。2015年初举行的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是唐良智对外的首秀,却让很多媒体人至今印象深刻。会上,唐良智花了近40分钟总结成都去年的经济形势,又花了近90分钟部署当年的经济工作。
谈及成都的优势资源——旅游产业时,唐良智却话锋一转。“据我了解,去年有1亿8000万人次来成都旅游,这令不少城市羡慕。虽然来旅游的人多,但人均花费仅有1600元”。
为什么游客人均花费少?“关键是旅游产品做得不理想,我们没有好项目来吸引游客花钱。”唐良智对着在场的各区市县主要负责人,直陈问题的核心。
这次会议上的论述,直接催生了成都另一个产业的兴盛——即,现代服务业。在过去一年,成都先后提出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国际购物天堂以及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三大目标。2016年元旦起,国外游客来成都旅游,可在成都市内多个商超购买产品,享受离境退税。西部旅游城市盘算起了全球“生意经”。
和全球伙伴做“生意”,不仅仅是要输出,还要输入。作为成都通往欧洲、中亚的桥头堡,很长一段时间,蓉欧快铁往返欧洲,返程空载成了最大的难题。
在成都市政府的推动下,2015年9月6日,在中国和波兰双方代表共同见证下,“蓉欧快铁”成功实现双向对开。蓉欧快铁一路穿梭,将成都的电子产品等运往欧洲的同时,也将欧洲造带进了成都市场。
为什么游客到成都人均花费少?“关键是旅游产品做得不理想,我们没有好项目来吸引游客花钱。”唐良智对着在场的各区市县主要负责人,直陈问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