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经开区成为了全国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
成都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大型企业入驻,高端产业集聚仅仅是个开始。成都的计划是:“稳定工业增长,为转型升级赢得时间,继而将激活的市场要素引入产业升级的轨道中,抢夺未来经济竞争的主动权。”今年一季度,成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62.3亿元,增长7.4%,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平稳开局。4月29日,成都市委召开全市经济工作分析会,提出在当前日益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更加突出“稳增长”的首要摆位,以必胜信念打好抗下行的“阻击战”,奋力推进成都经济稳中求进、提质升位。而如今,这座正在编制《成都制造2025发展纲要》的西部经济重镇,正在向世人展示其国家命题之下的工业雄心。
升级命题
吕世勇的工厂2009年开始在成都经开区建厂,目前英利(成都)车间,机器人的使用已经占到生产总值的90%,而国内同类型企业只占到20%左右。
英利(成都)所在的整个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打造制造业高端的枢纽,成为全省、全市成长最快的千亿特色优势产业,使成都经开区成为了全国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
高端装备的使用让英利(成都)在宏观经济下行的环境下获得了难得的竞争窗口。“外部需求的下滑并没有影响到工厂的效益,”吕世勇称,“我们一直固守高端产品,现在反而可以获得更多的订单。”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设备的大规模应用是《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也是新工业经济的支撑。辖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机器人产业链上,是成都乐于看到的结果,也是其推动的工业经济升级方向。
当前,成都已经站上了“新常态、万亿级”的全新起点,全市工业战线在推进工业“1313”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加紧编制《成都制造2025发展纲要》,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为实现工业经济“双中高”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规划的执行是成都稳定经济增长的组成部分,而在更大程度上,亦是这座西部经济重镇实现先进制造业突围的发力点。“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化工新材料、工业机器人等一批重大产业链及其关键环节的企业”,都将为实现这个命题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