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优质的项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信任成都是值得合作的伙伴 三大事业部相继落户成都
引进优质的项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可以说,优质的项目,决定了成都未来经济发展的质量。成都选择博世,正是看中了该项目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其所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博世项目的引进,加快了成都融入世界高端产业链的步伐。
对于博世而言,选择成都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综合全盘考虑。通过前期考察,博世深切感受到成都是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也深切感受到成都在市场前景、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政务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博世电动工具蒲江工厂厂长杨启明对此深有感触:“博世电动工具项目在2012年6月签约,从基础建设及装修到厂房开工,仅仅三个月就已经完成。项目投产后,成都又积极为企业做好配套服务,包括吸引人才、发展供应链、引进成都周边优秀商业合作伙伴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奠定了博世电动工具蒲江工厂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正因如此,博世汽车底盘安全系统、博世包装技术项目、博世电动工具西南生产基地三大事业部相继落户成都。为了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占地100亩的博世包装技术(成都)有限公司新厂房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到2017年完工。届时,博世在成都的发展又将跃上新的台阶。
完善的产业和生活配套,让博世电动工具“立足成都、辐射西部”的发展战略成为现实。在园区产业规划上,成都又积极为企业构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配套体系,帮助企业在园内就能构建完整的生产链条,形成了以产业高端引领集群发展的态势。
项目是成都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以产业高端、高端产业、招大引强为目标,除了引进龙头企业,成都还围绕战略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链、产品链中的补缺环节进行重点招商,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和竞争力。以博世为代表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成都,不仅筑牢了成都经济发展的底盘,也为成都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发总投入约占销售额10% 每年推出超百种新产品
企业发展没有捷径。那么博世电动工具蒲江工厂是如何取得优异表现的?在杨启明看来:强大的研发投入以及本地化策略,包括供应链本地化和人才本地化,是博世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研发是创新力量的基石。有数据显示,2014年博世集团的全球销售额达到489亿欧元,而博世在研发上的总投入约占销售额的10%。博世遍布全球的94个研发中心,仅2014年一年,就申请了4600项专利,相当于每个工作日申请18项专利。每年,博世电动工具都会向市场发布超过100种新产品,占其销售额的40%是来自上市不到两年的产品。
“我们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专门研发了全新的T系列电动工具,这些具备德国质量又适合中国消费者习惯的电动工具,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杨启明向记者介绍。随着大量工程对质量及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高端用户以外,广大中端用户——包括手工业者、中小企业、农民工用户,对电动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博世T系列应运而生,除了延续博世产品始终卓越的优良传统,保留了博世原有产品线的卓越功能,同时运用统一的管理与制造流程,保证T系列拥有博世一贯的高品质。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产品的本地化策略,让博世赢得了消费者的普遍信赖,也让博世集团电动工具发展成为全球电动工具和电动工具附件的市场领军者。
除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也塑造了博世始终如一的高品质。“在博世电动工具蒲江工厂内,一线员工有78%来自蒲江。从一线员工到管理者,每位员工都能得到良好的职业培训。我们会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和员工成长需要,为每位员工提供包括到国外培训的机会。”杨启明表示,训练有素的高技能人才,为博世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在其工厂所在地的中德中小企业园内,随着德资企业的增多,对职业技术工人有了更高要求。去年7月,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职业教育总监白丽塔女士专程考察蒲江园区建设,引进德国职业技术培训被提上日程。德国“双元制”教育培训机构在蒲江落成,为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园落户企业提供技术人才配套,同时还承担起将德国的先进工业技术引入中国的技术交流、转让平台职能。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引入,将为博世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储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