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港是名符其实的“中小企业之家”
总部位于成都市双流县的成都蛟龙(工业)港,是一个由民营企业家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兴办的、专为中小制造加工企业提供厂房出租、融资担保、政务代办等服务的小型工业园区。虽然是民办,土地也非国有,蛟龙港却私毫不比国有工业园区差:蛟龙港自成立以来,在成都建有两个园区——蛟龙港双流园区和蛟龙港青羊园区。蛟龙港双流园区紧邻双流县城和双流国际机场,总面积4.36平方公里,2004年开工建设,现有厂房230万平方米,满园入驻企业800多家,2014年产值182亿,税收3.75亿元,吸纳就业10万人;蛟龙港青羊园区位于成都市三环外、外环内的青羊区文家乡,总面积1.26平方公里,现有厂房面积40万平方米,2000年6月兴建,目前有企业400多家,2014年产值60亿元,税收1.2亿元,吸纳就业3万人。
蛟龙港是名符其实的“中小企业之家”,据统计,蛟龙港双流园区的800多家企业中,小企业占了60%,有做门窗、刀具、阀门、办公家具的,也有生产电动车、自动化设备、精密仪器、医疗器械的,规模最小的企业员工不到20人,全是国有工业园区瞧不上的小角色。但这些中小企业在蛟龙港里却找到了一个安身发展之处:比如蛟龙港双流园区内最大的企业尚志鞋业,从最初的不到100个工人发展到如今的4000号员工,年产值8亿、税收3000万。
那么,这些中小企业在进入蛟龙港之前,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生存困境?蛟龙港又是通过怎样的运作方式把这些中小企业聚集起来的?蛟龙港本身又是如何经营的?还面临着哪些需要重点解决的体制障碍?带着这些问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近期专赴成都对蛟龙港进行了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