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应高标准建设市内国际合作园区
成都的纺织服装、家具建材、食品、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等已在沿线市场中占据了一定份额。而在今年4月,成都市领导出访巴基斯坦,并与拉合尔市结为国际友城,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中巴贸易和科技合作。
“成都的对外合作,将是多层次的。”成都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熊雄认为,对发展中国家将侧重于产能、产品的优质输出,对发达国家将侧重于先进技术的高端引进。
就成都产业布局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优势而言,成都有条件与俄罗斯、德国、法国、巴西等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节能环保装备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与以色列、捷克等在高新科技、精密机械、航空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成都工研中心经济形势与政策研究所所长王福平也认为,成都应高标准建设市内国际合作园区,打造开放合作的承载平台。
预计10月份,德国AHK“双元制”职教培训中心,将迎来首批培训者。这标志着德国工商大会(AHK)设立的中国第三家、西部首家培训中心开门营业,项目所在的园区即是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
在成都,类似的“国际号”园区,还有中法成都生态园、川法生态科技园、德国北威州中心、港澳(成都)现代服务园区等。此外成都还在争取中国与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的落户。
王福平同时认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政府与沿线国家可能会重点建设一些产业园区,这对成都企业来说是一次“借风出行”的机遇,应该把握,“比如,邻近的云南省正在推动建设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要积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