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推进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 明确6大类重点工作
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会同成都市经信委、市农委、市商务委、市金融工作局召开《成都市关于推进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就方案相关情况进行发布。
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综合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的六项重点任务和市委《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明确的五项重点工作,提出了工业、商贸流通、农业、物流、金融领域和试点示范等6大类、16大项、50小项重点工作,基本涵盖了全市可以推广应用供应链的所有产业门类。
一是工业领域。重点从发展制造业协同供应链、发展制造业智慧供应链、发展制造业服务供应链三个方面进行了任务明确。方案结合成都工业领域的产业特性,通过供应链的构建和再造,重点支持高端产业引进来、优势产业走出去。在发展制造业协同供应链上,既支持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协同,也支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间的协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成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发展制造业智慧供应链上,参照先进发达国家发展模式,重点推行柔性化制造和准时制生产,实施精益采购、精益配送、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减少库存积压,降低生产成本;在发展制造业服务供应链上,鼓励生产制造龙头企业“主辅分离、主业归核”,深化专业分工,发展“百年老店”,支持私有平台公用,实行“以强带弱”,提升供应链全链条的生存力、议价力、整合力、竞争力,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商贸领域。重点从建设融入全球的跨境供应链交易平台、建设对接采购生产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层级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三个方面进行了任务明确。在建设跨境供应链交易平台上,主要基于未来成都消费能级提升、跨境商品交易潜力巨大、“蓉欧”班列品牌和竞争力日益增强等综合因素考虑,重点是补齐供应链平台建设与“一带一路”通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短板;在建设商贸对接采购的供应链协同平台上,区别于生产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协同平台,重点建设商贸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协同平台,主要解决生产企业的采购分销、物流配送、库存管理等问题,支持生产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在建设商贸供应链服务平台上,主要是针对新零售对传统商贸活动的影响,重点支持传统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传统实体商品交易市场向线上线下融合电商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成都商贸行业发展。
三是农业领域。重点从构建农业供应链生产体系、构建农业供应链交易体系、构建农业供应链追溯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任务明确。在构建农业供应链生产体系上,主要结合成都地区农业生产的区域特性和已有创新模式提出的发展重点,通过供应链生产体系的构建和大数据分析解决农业生产领域的周期性波动问题,减少生产资源的浪费;在构建农业供应链交易体系上,主要是在农民与市民之间搭建信息发布、交易撮合、物流配送等平台,重点解决农民“卖菜贱”、市民“买菜贵”,工业品“难下乡”、农产品“难进城”等问题;在构建农业供应链追溯体系上,主要支持农产品生产、流通、交易等全过程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供应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同时配合“一带一路”倡议重点推动“天府粮”、“成都味”大规模“走出去”和国外农产品高质量“引进来”。
四是物流领域。重点从提升物流通道保障能力、提升物流园区运营能力、提升物流专业配送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任务明确。物流是支撑产业供应链的四大核心要素之一,物流领域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于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效能。在提升物流通道保障能力上,主要结合全市物流规划,提出了发展“空中物流网”、“陆上物流网”和“公路物流港”的总体思路,为物(产品)的流通提供最基础、最关键的保障;在提升物流园区运营能力上,主要基于物流园区未来发展需要,结合前期的专题调研报告,形成了“传统物流园区向现代供应链运营管理中心转型发展”的定位;在提升物流专业配送能力上,重点支持发展快递物流、电商物流、大件运输、冷链运输、多式联运等,切实提高专业物流配送服务于产业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