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网APP下载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房产网公众平台
扫描关注
创新驱动:为内江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回眸2017:交出喜人答卷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内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我市科技项目首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隆昌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入选2017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四川·内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开工,标志着内江引进的首个整车项目正式落地建设。

●我市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315.34亿元。

展望2018:筑牢“动力支撑”

●努力推进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

●着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大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全面深入开展市校(院)合作,推进《内江市加强市校(院)合作工作责任清单》落地落实。

●持续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三百行动”,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装备、医药、新能源和大数据产业。

●加快建设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

冬日甜城,魅力无限。创新让这座传统老工业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发、研制与工程示范”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内江市科技项目首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科技部公布的2017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中,隆昌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入选,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这些仅是内江答卷上可圈可点的成果,也是内江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效显著提升的有力证明。

在加快建设幸福美丽内江新征程中,内江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质量效益,努力建设“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为内江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号工程”的内江实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两年来,省委将全面创新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内江积极实践,研究推动全面创新改革工作,成为“一号工程”的参与者、创造者、受益者。

一组数据浓缩了“一号工程”内江实践的轨迹:

600次——这是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走出去”的次数。

在产业发展上,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先进制造业突出精准招商,引进了一批带动力强、效益好的项目,全市引进工业项目340个,协议投资总额达950.75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196个。

引进河北跃迪集团投资“四川·内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就是有力的例证:2017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动拜访、高位推进,仅用40余天时间即签署了正式协议,项目在内江迅速开工建设。

“四川·内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实现了我市引进整车生产企业“零”的突破,在我市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6家省级科技孵化器——这是内江省级孵化器建设的数量。

2017年初,市中区企业管理中心成功获批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至此,我市累计拥有省级科技孵化器6家,成为全省唯一各县(市、区)均拥有省级科技孵化器的市(州),孵化器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隆昌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还入选为2017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个“国字号”——这是内江发展的“新名片”。

2017年2月,国务院批复内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四川省第8个国家级高新区。内江高新区必将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由此,内江成为全国同时拥有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农业园区等三块“国家级牌子”的城市之一。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四个主动融入”,为内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抓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我市将继续努力推进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开展市校(院)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着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大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建设“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的内江行动

内江要建设“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如何实现?首先要深入研究成渝两个特大城市在干什么、要干什么,有针对性地推进产业配套服务。

紧扣产业和项目,2017年,我市全力做好建设“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这篇文章。

机械汽配产业是内江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我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机械汽配产业。“四川·内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2017年12月25日,“四川·内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的引进和落地,标志着我市实现了引进整车生产企业“零”的突破,掀开我市机械汽配产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除此之外,还有四川天视车镜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械汽配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积极瞄准成都重庆,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做好成渝配套服务。

2017年,我市还强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在前不久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市科技项目首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获奖项目是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的“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发、研制与工程示范”项目。这意味着内江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大放异彩。

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名列全省第五。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315.34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31.2%。

同时,实施先进制造强市“三百行动”,驱动内江产业升级,为建设“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提供动力支撑。

2017年,我市全面完成先进制造强市“三百行动”2017年度3个“30个”目标——发展30个先进制造企业,技改30个传统制造企业,培育30个制造业名优品牌,努力推动“内江制造”向“内江智造”转变,“内江增速”向“内江效益”转变,“内江产品”向“内江品牌”转变。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我市将持续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三百行动”,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装备、医药、新能源和大数据产业,加快建设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

工业提质增效的内江答卷

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先进制造强市,是时代赋予我市工业经济战线的重大使命。内江如何做好这份答卷?

视线转向内江的老工业大县威远——

两个月前,哈尔滨电气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薛伟来到位于威远的四川金镭铸业有限公司——这家与他们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让他对双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

“金镭铸业”靠的是科技含量和环保措施周全闯市场。

2017年10月31日,川威集团连界装配建筑产业园一期项目竣工投产。在大力倡导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背景下,川威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由建筑材料生产商向建筑集成服务商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老企业转型发展新路子。

四川威玻集团则是内江市新材料企业的代表。曾经,该企业只是一个拥有年产5000吨小池窑的玻纤工厂。近年来,企业瞄准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在新材料领域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第四大、世界第八大玻璃纤维专业制造商。

在内江,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乘着创新驱动的东风,内江工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我市机械汽配产业的龙头企业——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实施技术改造和柔性化生产线建设,建成曲轴生产线25条,其中全数控、自动化生产线12条,产品继续呈现出供不应求、产销两旺的趋势。

四川恒通动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恒通动物制剂生产基地”项目、四川宏术汽车钢板弹簧厂“年产3万吨汽车钢板弹簧生产线技术升级”项目等也正加快实施……在不断转型升级中,内江的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内江为经济发展培育了新动能,交出一份喜人的答卷。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坚定筑牢以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为主攻方向的“重大动力支撑”,将其作为坚定筑牢“五个重大支撑”之首,彰显了内江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心。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推动实现动力转换接续、发展提质升级,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我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落地落实。

厂房网客户端

手机抢占房源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帮我们找
企业地标
联系我们:
联系人:冉经理
电话:18080013510
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00(限制字符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