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的新要求。岁末年初,总结和回顾2017年的经济工作不难发现,“环保”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的热点话题,环保督察对企业关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环保与地方经济发展矛盾如何化解?环保倒逼转型是否显效?传统的高耗能工业园区怎样向清洁生产、综合利用、零排放的绿色循环经济园区转型?对于这些棘手的问题,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结合石棉县资源禀赋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实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压茬落实中央对四川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清洁能源基地和重要水源涵养地的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县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已累计淘汰关停企业20家,淘汰落后产能34.5万吨,工业增加值和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0%和5.6%,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4吨、烟(粉)排放37吨。”四川石棉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李晓军自信地说。
“没有想到的是,我们今年4月才开始的环保整治目前已效果初显,一年节约标准煤7.4万吨,同时通过对水、气、渣的综合治理,给企业增加了1.6亿元的产值。”四川蓝海化工副总经理周波高兴地说。
四川石棉县之名源自“石棉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矿命名的县,矿产资源业、工业产业历来都是石棉县主导产业之一。位于该县回隆乡竹马村的竹马工业园区始建于2006年,如今已是省级工业园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全国独立工矿区产业接续发展园区、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三基地、六园区”之一。
2017年,四川全省启动“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行动,关停整治给出明确“时间表”,全省多地、多部门正在联合进行全面排查摸底。按照“关闭一批、整改一批、入园一批”等措施,成都平原地区“散、乱、污”企业要在2017年12月底前分类整治到位,其他地区“散、乱、污”企业要在2018年12月底前分类整治到位。
环保风暴下,已经入驻28家生产型企业的竹马工业园区该何去何从?
“园区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淘汰落后产能,走循环发展经济道路。”李晓军告诉记者,石棉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与产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园区入驻企业设置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和审查制度。
据了解,竹马工业园区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个凡是”和“一确保”工作要求,凡是淘汰禁止类、不符合园区产业规划、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禁止入园,确保不发生环保安全事故。
“按照四川省和雅安市的要求,由市监测站每季度对辖区7家国控企业、1家省控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工作,监测结果直接在四川省环保厅官网公示。我们还引入了第三方监测机构,开展委托监测。”石棉工业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监测外,我们还要求全部的企业必须就自己的生产工艺和监测情况进行实时公示,做到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