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人造太阳”项目:有望2050年点亮你家灯泡
一个集结了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合作工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项目模拟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原理,这个工程还有一个更加形象的名字:“人造太阳”。
视线转移到成都,在双流区黄荆路5号——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一个多达500人的团队正在为这个项目夜以继日地忙碌着。
去年10月,由“四川团队”自主研发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核心部件“第一壁”,在国际上率先通过权威机构认证。这是“四川智慧”对这个被誉为人类历史上伟大事业之一的项目做出的重大贡献。
10月20日,走进这个团队,深度探访“人造太阳”项目背后的“四川力量”。
解决人类能源终极问题
承担着为了人类未来的百年甚至几百年寻找新型清洁能源的使命,涉及30多个国家,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合作工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正在多个国家进行着。ITER实验堆建在法国,建造预算约55亿美元;技术方面,中国将承担其中约9%的研发制造任务——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科学家具体承担。其中,位于成都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担了其中约一半部件研发的重任。什么是“人造太阳”?它将如何解决人类能源的终极问题?请扫码下载并登录封面新闻APP,跟随镜头,一同感受这项伟大的科学计划背后的“四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