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篇
“今年我家的带绿荔枝平均40元每斤,每斤大概有20几颗,平均每颗荔枝要值2元钱左右,以前拍卖的时候,曾经一颗带绿荔枝卖过100元。”合江县马街三块石村5组的村民李在富,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的荔枝获得了大丰收,也通过亲戚帮忙做网络销售,卖上了好的价钱。而荔枝作为泸州的精品果业代表,已经被泸州确立为特色优势农业进行重点发展。其它优势特色农产业还有特早茶、绿色蔬菜、特色养殖等产业。
近年来,泸州全市农业系统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目标,大力推进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整合,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建基地
3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返乡大学生中的青年创业代表,泸州合江牌坊荔枝专业合作社的倪小成,他们种植的荔枝同样获得了好的收成。他组建了一支12人的营销团队,以小农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营销形式,解决了传统果农信息不畅通的问题,相继与成都、西安、上海等地的商业超市和电商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货源上,他通过土地流转,拥有了500亩优质荔枝的生产、经营权;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他与252户果农建立了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从荔枝采摘、选优、保鲜、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都已经形成了从产地端、渠道端到销售终端的完整的产业链。
在泸州市合江县,像倪小成一样种植荔枝的大户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农民合作社的形式,不仅发展了荔枝种植产业,更是带富了一方百姓。泸州作为全省五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之一,盛产全球最北缘、最晚熟的特色水果——荔枝、龙眼,盛产水稻、高粱、茶叶、蔬菜等,是全球同纬度最早的产茶区,是四川省五大优势蔬菜产区之一,全国蔬菜发展优势规划区,是四川省水稻、酿酒高粱主产区,长江特色蔬菜主产区,中国晚熟荔枝之乡,中国特早茶之乡,甜橙最佳适宜区。
近日,记者从泸州市农业局了解到,仅2016年,泸州全市种植优质水稻180万亩、酿酒高粱70万亩、优质蔬菜106万亩、水果181万亩、茶叶40万亩、中药材21万亩。其中,粮食总产量205.6万吨、蔬菜产量240万吨、水果产量55万吨,均创历史新高。
“泸州的粮食实现连续5年增产,荔枝、龙眼的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四川省的90%以上;酿酒高粱种植面积居四川省第1位;蔬菜、水稻、柑橘、特早茶产业发展均处于四川省领先行列。”泸州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泸州正在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以现有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基地为基础,大力开展基地景区化打造,着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目前,泸州已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示范点4个,中国美丽田园2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4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3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152亿元。依托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平台,重点建设了江阳区董允坝、纳溪区“智慧三江”、龙马潭区走马慈竹等3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创品牌
184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获认证 农产品品牌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
8月4日,在省厅、市(州)长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上,江阳区“江之阳”被省农业厅授予“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这是泸州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品牌。此外,泸州积极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目前,除“江之阳”外,还创立了“合江荔枝”、“泸州桂圆”、“赤水河甜橙”、“瀚源有机茶”、“糯红高粱”、“长江大地菜”、“早春二月特早茶”、“蜀龙仔猪”、“乐道子林下土鸡”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产品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
泸州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泸州全市已成功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84个。在实施农产品走出去战略下,每年泸州都组织上百家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参加全国农交会、四川农博会、重庆农交会、农产品北京展销周等省内外各种展示展销活动,大力推介泸州优质特色农产品。泸州也成功举办了四川茶叶开采活动周、四川蔬菜品赏会、中国(泸州)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合江荔枝节、泸县龙眼采摘月、古蔺马蹄甜橙采摘节等活动。在加大泸州优质农产品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让“泸州造”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同时,泸州还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全市农村电商销售额达1.53亿元,涉及农业企业350多家。
搞加工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打好精品、生态、优质、特色牌
泸州虽是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但还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个省级贫困县。根据泸州的整体部署,需要在贫困地区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精、优、特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四大产业”:水果业、茶产业、蔬菜业、养殖业。在水果业上做好“精品”文章,在茶产业做好“生态”文章,在蔬菜产业做好“优质”文章,在养殖业上做好“特色”文章,着力培育一批绿色蔬菜、现代养殖业、精品果业、特色经作、休闲观光农业等长短结合特色优势产业。
在蔬菜加工方面,泸州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江阳分公司、香港靠得住集团泸州食品有限公司、泸州刘氏食品公司等加工龙头企业,开发生产竹笋类、食用菌、酸菜、芽菜、榨菜、大头菜、泡菜、腌菜、火锅汤料、蜜味叉烧调味料、刘氏泡菜等,年加工量30万吨以上,产品遍布全国大中城市,还远销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在茶叶种植加工方面,四川纳溪特早茶有限公司、四川瀚源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叙永县高山生态茶场等为代表的泸州茶企业,创立了泸州凤羽、瀚源有机绿茶、叙永红岩迎春、古蔺牛皮茶毛峰等泸州名优茶。“凤羽”茶叶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瀚源有机绿茶获全国中茶杯“特等奖”、雅安国际茶文化节金奖、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金奖。
谋未来
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根据泸州市的农业产业规划,未来,泸州将调顺产业体系,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发展以休闲、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以产后净化、筛选分级、洗净制干、保鲜储藏、包装储运为重点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业,以农村电商、示范网点为内容的农村电子商务,在全市集中打造一批基地生产水平高、种养结合紧密、景区化设施完善、产地加工能力强、体制机制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
在农业科技推广上,泸州将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强化科技引领、人才培训和产学研联盟建设。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力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就地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经营有方的新型职业农民。强化农业科技联盟,继续保持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常年合作关系,推广“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
最终,泸州要把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作为“行动指南”,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工作主线”,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五型农业,推进泸州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