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四川经济筑底回升,地区生产总值为(GDP)16080.3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7月18日,四川省统计局对外发布新闻称:全省经济延续“快于去年同期、好于年初预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良好发展势头,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
四川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上半年四川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战略叠加、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的新动能培育进一步提速,经济增长“动力十足”。
战略叠加迸发新活力
2017年,四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抓住了“一带一路”建设节点、融入长江经济带、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加快融入了国内外产业链和价值链,经济增长迈上新台阶。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总裁(CEO)首席研究科学家汤继强教授表示:“上半年四川经济突出一个‘稳’字,全省经济稳中向好源于抓住了各种战略机遇,多重政策红利促进四川经济发展。”
上半年,四川投资后劲显著增强,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新热潮。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中国电子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新开工的13921个项目,有力支撑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71.5亿元,同比增长11.7%,促进了经济实现新跨越。
四川在不断倡导绿色消费、发展品质消费、提升服务消费下,全川城镇和乡村消费市场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四川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12.7亿元。特别是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高速增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由于四川大力推动“外贸+”战略,四川外贸进出口以59.5%的大幅增速成为半年报中一大亮点,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98.7亿元。
新的经济活力带来四川产业结构的变化,一组数据显示:
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4%,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
从工业结构看,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1.2%,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0.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8个百分点。
从投资结构看,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了13.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28.3%,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从消费结构看,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消费升级类的商品零售增速明显加快,其中通信器材类增长27.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2.2%,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7.6%,在这些升级产品销售增长加快的同时,新的网络销售新商业模式也增长非常快,限额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31.4%,增速比一季度高4.4个百分点。
新产业培育新动能
上半年,四川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更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十足”。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呈现工业和服务业双牵头的态势,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正成为全省产业转型驱动力。
四川作为工业大省,上半年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工业继续领跑全国前十个经济大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
四川省经信委总经济师黄朝阳分析,四川工业整体呈现出“生产增速回升、效益持续改善、动能加快转换、预期明显增强”的良好局面。通过全面淘汰过剩产能,提升了供给质量和水平。5月末成品库存比全国低4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19.8%,生产方式加快向绿色化转型。企业发展成本进一步降低,规上工业实现利润连续5个月保持在20%以上。
服务业也是四川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经济占比达到了45.4%。上半年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了10.4%,投资10952.4亿元。通过积极发展文化创意、音乐娱乐、体育健身产业等,着力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推动了居民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
四川工业动能转换成效持续显现,41个行业大类有36个实现增长,其中新产业新项目新产品贡献率过半。
上半年,四川重点实施的500个工业级技改重点项目,新兴产业项目223个,占比六成;过去一年,四川新建规上工业企业482户,平均10家新企业就有1家是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6.3%;新产品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增长79.0%,光伏电池增长122.3%,正成为产业新动能。
汤继强认为,当前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数字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经济在四川发展如火如荼,激发了双创活力,是四川与一线城市竞争的“新工具”。有望形成1∶10至1∶20的巨大经济带动作用,将成为四川经济实现新跨越的亮点。
转型发展增添新后劲
四川人口多、底子薄、欠发展的基本省情没有变,影响经济企稳回升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部分实体经济运行仍然困难,地区行业分化仍然比较明显等重点问题还需要高度关注。
“下半年四川须形成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仍须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各项工作,扎实抓好‘项目年’工作,扩大有效投资和市场消费,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健康发展,才能增添新后劲,促进全川经济稳定增长,形成新的经济活力。”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和政府官员给出了一致的建议。
在7月24日召开的四川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大会确立了四川经济下一步发展的主基调: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作为根本前提、大局所在,稳住经济增长、稳住企业预期、稳住群众就业、稳住社会大局,把“进”作为目标、取向,做到改革开放要进、转型升级要进、脱贫攻坚要进、生态环保要进,坚定不移走符合四川实际的转型发展之路。
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下半年,四川将通过扎实推进“项目年”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自贸区试验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天府新区和国际空港新城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精准扶贫脱贫、防灾减灾和社会依法治理工作,开创治蜀兴川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