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产业新政50条再添澎湃动能
成都做大做强产业的决心和雄心可谓史无前例,近来连放大招:前不久全市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时隔短短十天,宣布正式出台“产业新政50条”。从人才集聚培育、技术创新供给、土地资源保障、财政金融服务、数据资源支撑、优化产业生态等方面进行细化,共计整整50条利好政策,无疑给成都未来产业发展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如果说产业发展大会是一次全市“万人总动员”,那么成都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一口气出台一揽子新政,则是发力产业的全面而有力的政策保障。因为产业发展是一个城市或区域的长久之计,需要高瞻远瞩,全面布局,如仅仅靠动员、喊口号,没有全盘细致的政策支撑,那么产业发展到头来或许是一句空话。
成都出台的新政显示,将加快形成产业体系,优化完善产业生态,全面落实产业政策,大幅提升产业能级,以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为导向,加快推进要素供给侧改革,培育产业生态链生态圈,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夯实国家中心城市产业支撑。
具体目标而言,到2022年,成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左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左右,新经济成为增长新动能,新经济总量指数、“双创”指数排名力争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前三名,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持续涌现,产业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产业立城,人才兴业。纵观世界名城,人才是一个城市的发展之本。在系列产业新政中,成都把人才集聚培育放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强高端人才激励引进、鼓励大学生在蓉创新创业、大力培育高技能人才、发放“蓉城人才绿卡”、加强人才住房保障等等,可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对吸引人才的激励额度也令人振奋:对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对“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来蓉创新创业或做出重大贡献的本土创新型企业家、科技人才,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资助……
大到城市产业,小到一个企业,其创新升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成都指出,支持在蓉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在蓉科研机构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科研基地;在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布局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联合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与行业龙头企业,筹建成都创新创造研究院,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鼓励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共同建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给予最高2亿元支持;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对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实施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重金鼓励校企合作、发力技术,必然刺激企业的不断创新,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自然水到渠成。
在实体经济面临重重压力的生态环境之下,缩减成本实则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也关乎一个产业的兴衰存亡。值得欣喜的是,在成都出台的新政中,明确将从能源、物流、交易三大方面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由此可减负减压,轻松上阵,为成都的产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汇河成海,星星之火,成都产业今后必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