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网APP下载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房产网公众平台
扫描关注
力争到2020年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万亿元

昨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主任范波、省委农工委副主任毛业雄解读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与省经信委主任陈新有、省住建厅副厅长石钢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骏主持发布会。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将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动“一提一创一培”,其中明确将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攻坚战,力争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20%,高端成长型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7%,科技对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阶段成效——
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6万亿
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2%
据了解,我省在全国首批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5个专项方案,明确了“三去一降一补”和“提质量、创品牌和培育新动能”的重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具体而言,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去年全省压减粗钢产能420万吨,实现“5年目标1年完成”;关闭煤矿169处、压减煤炭产能2303万吨,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21.6%、119.6%。房地产库存压力明显缓解,注重因城因地施策,从供需两端入手,精准化解房地产库存。2015年底至2017年5月底,全省商品住房库存共减少3269万平方米。去杠杆和降成本取得积极进展,全省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58.6%。通过减税降费、降低用能和用工成本等多措并举,2016年为企业减负达820亿元。今年5月推出电价改革10项措施,有望再为社会降低用电成本100亿元以上。
同时,发展短板明显改善,全省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750万减至2016年底的272万。今年1-5月,全省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住房建成率达53.9%。天府国际机场开工建设,奠定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462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610公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大气、水、土壤防治“三大战役”全面打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36.9%。
新动能加快培育。据了解,我省突出军民融合特色,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一号工程”,以重点项目为引领,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6万亿,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达6900亿元,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700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2%。
下步举措——
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大力推动“一提一创一培”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下一步我省将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动“一提一创一培”,通过调优存量,扩大增量,进一步提升我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持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进一步调优存量。据了解,我省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统筹推进化解产能和结构调整,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无效供给市场出清;坚持分类调控、因地制宜和因城施策,化解三四线城市商品住房和全省商业用房库存,抓好热点城市控房价、防风险,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杠杆率,力争到2020年全省直接融资在融资中的占比超过35%,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低。
同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能源和流通体制改革,降低企业用能和物流成本,力争到2020年企业综合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经济效益处于西部先进水平;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村和贫困县全部摘帽,所有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硬化路,铁路营运里程达到6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全省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以上,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2%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0%,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大力推动“一提一创一培”,做大做强增量。具体而言,我省将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深入实施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省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名保持在全国前10;加强“四川造”品牌培育,提高“川字号”产品市场占有率,力争到2020年,培育四川制造品牌企业100家以上、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20个,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同时,扎实推进创新创造,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攻坚战,着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夯实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人才“三个支撑”。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双七双五”产业,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集群。力争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20%,高端成长型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7%,科技对制造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市场需求和供给质量为导向
大力建基地、创品牌 、搞加工
未来五年,全省三农工作将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这一轮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产品相对过剩、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我省将坚持以市场需求和供给质量为导向,改变不合理的农业供给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同时,坚持质量兴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以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为三大重点。记者了解到,我省明确到2022年建成全国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同时,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创新品牌宣传营销,大力提升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实施川菜走出去四川美食全球行活动,不断扩大“四川造”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快发展原产地初加工和发展精深加工,其中将实施加工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分产业筛选排名前5位的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成为十亿、百亿和千亿龙头企业。到2022年,努力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比2016年翻一番,建成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
记者了解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将着眼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服务方式四大调整。具体而言,将立足五大经济区发展定位,重点抓好五大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强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食品的开发和应用,加快挖掘一批功能性食品。同时,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产业融合示范区和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创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康养、文化创意农业,打造一批示范县(区)、特色小镇、四好幸福美丽新村和田园综合体。此外,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落实“三权分置”改革。搭建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平台,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网络。
在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方面,我省将坚持深化农村改革主攻方向不动摇,培育“三类人”、盘活“三块地、用好“三块钱”、 激活市场、激活主体。记者了解到,我省将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三类人员。同时,盘活承包地、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农村建设用地。
据了解,用好“三块钱”是指用好财政的钱、金融的钱、社会的钱。我省明确将管好用好县级教育和卫生扶贫救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同时,强化各级金融机构支农责任和义务,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村水利、农垦等项目建设运营。
在激活市场方面,我省将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农产品价格的机制。继续办好农博会、川台农业合作论坛、蔬博会等展会和交流合作活动,提升“川字号”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激活主体方面,我省将激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探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试点。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我省还制定出台实施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川字号品牌创建、农业清洁生产、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供给新业态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创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培育、山水田林保护发展、民族地区产业脱贫十大行动方案。

厂房网客户端

手机抢占房源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帮我们找
企业地标
联系我们:
联系人:冉经理
电话:18080013510
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00(限制字符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