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于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的“东郊记忆”,现已转身成为一座以音乐为主题的公园。红星路一段35号,原是印刷厂闲置的厂房,设计师以空间折点为理念,打造出中国西部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红星路35号”,曾被评为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
近日,市规划局在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告》中,首次公布近现代工业建设留下的27处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将采用硬性保留和弹性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保障点位实施可能。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异表示,这些镌刻着工业文明发展进程的老工业建筑,记载了城市的发展历史,是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也是天府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音乐表演场地 原来是一座灯光球场
2005年底,占地120亩的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成都市首座利用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主题式公园博物馆。脱胎于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的“东郊记忆”,保留了部分建筑、构筑物和工业设施,还规划了商务办公、演艺展览、音乐培训等业态。
给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异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东郊记忆里的音乐表演场地。这里原来是一座灯光球场,周围是一圈宿舍。现在则成为一个演出场所,同时又将成都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人们晚饭后,可以摇着蒲扇,来这里溜达,或是坐下来喝茶聊天。
“这片厂房没有被推翻,修成楼盘,这是好事。”李异始终认为,外地人来了,这是个认识成都的窗口,也是大家和这座城市历史的一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