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晶硅电池单体工厂将量产 通威太阳能演绎“成都速度
成都市双流区一些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则对前期保障通威太阳能成都项目建设记忆深刻。昨日,一位双流政府部门负责人回忆起,几个月前,为保障项目进度,当地赶在雨季到来前,对项目旁边的天保大道进行抢速建设。
“开工建设到建成时间很短,而通威项目将是耗电大户,为解决项目用能、用电需求,我们为企业解决了直购电问题。”双流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这还将利于企业后期节约成本。据测算,通过直购电方式,将能用电每度节约0.12元,通威太阳能项目一期1GW预计每年将耗6000万度电,仅此一项一年将节约成本720万元。
“我们项目的快速建设,是双流打造高端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周丹说,公司选择这一光伏项目落地成都,还因成都高校众多,拥有大量高端技术人才的储备,另外,也是借此把成都作为覆盖西部市场、远达欧洲市场的战略要点。
通威太阳能成都项目所在的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杜昔航介绍,除了通威太阳能项目总投资达50亿,园区近来也引进众多重大项目的建设,如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金发科技产业园项目预计11月19日投产。
“通威太阳能项目的建设,是演绎双流速度乃至成都速度的典型例子,我们开发区,也希望通过这些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打造,来发挥带动作用,实现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杜昔航说。
正如通威太阳能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上演成都版“速度与激情”,实际上,这样的案例此前还有很多。今年9月7日,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工厂,仅用23个月建成投产,首款产品东风标致4008成功下线,证明了成都的速度与激情;9月22日,中车成都公司,从开工到实现投产仅用时315天,“成都造”的首列A型地铁车辆正式下线,再次强有力地证明了成都的速度与激情。
众多“成都速度”相继被演绎,绝非偶然。因为,在成都看来,城市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成都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就必须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做大做强成都工业经济,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