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菁蓉镇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政策创新推动形成“创业天堂”
菁蓉镇“名号”的兴起,让大家都差不多“忽略”了一个事实,其实菁蓉镇的本名为:德源镇。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从德源镇到菁蓉镇,现在远近闻名的“创业天堂”,是郫县在创新创业大潮下做出的一系列政策创新和制度突破的结果。
2010年,为支持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菁蓉小镇所在地德源新城建成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的生活配套区,高峰时入住7.5万人。随着市场变化,企业订单和用工数量大幅减少,德源镇逐渐“空心”。
腾笼换鸟,势在必行。该怎样转身?菁蓉镇结合自身特色优势,顺势而为。
超过100万平方米的闲置生活配套,变成了招徕创客的天然优势。同时,周边聚集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19所大专院校,常年在校大学生20多万人,更有50多所重点科研机构及众多研发人才,可为郫县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创业人才。
2015年开始,郫县利用德源镇这些优势,以“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场以创新创业为名的“菁蓉镇试验”就这样开始了。
打造推动发展的新动能,郫县从政策创新和制度突破开始着手。
做好载体建设、完善扶持政策、加快项目引育、聚集大数据产业、狠抓宣传推介……菁蓉镇开展了一系列为“双创”配套服务的工作。
郫县设立了5000万元创新创业发展基金,对入驻项目给予房租物管等“三免两减半”的补贴。设立1亿元规模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2亿元规模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10亿元规模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3只基金。引进小米投资等20多家创业投资机构,加强与18家驻县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为创新创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扶持。同时,积极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合作,落实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政策。
截至目前,郫县已经打造形成众创空间120万平方米,入驻孵化器35家,聚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8个,聚集各类基金22只,入驻创新创业项目1263个,聚集创客11000余人,引进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2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