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动力 新都腾飞
航空制造业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而航空发动机产业更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被称为“国之重器”。如今,新都正欲摘取皇冠上的这颗“明珠”。
四川作为全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试验区,将航空与燃机产业作为全省加快培育发展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之一。成都勇担历史使命,确立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一个目标”,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五位支撑”,完成七大任务的“157”总体部署,并把航空发动机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机遇和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成都航空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新都发展航空产业的基础得天独厚。如何抢抓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在产业竞跑的道路上再攀高峰?
10月11日,2016年中国(成都)航空动力发展暨学术论坛在新都召开,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一堂,共话航空“新动力”,试图为新都摘取“明珠”按下“快进键”。
□张有容图片由新都区委宣传部提供
新都底气研发+制造新都实力领先全国
“一架民航客机动辄数亿乃至10多亿元人民币,而发动机就占总费用的三分之一。而其全寿命的维修费用,更是三倍于其购买价格。”中国工程院院士甘晓华说,预计未来20年,仅中国民航业的大飞机需求量,就将达到6000架,每年各类发动机的市场在千亿元以上。
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分享:全国同时具备航空发动机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城市,仅有成都和沈阳;成都的优势还在于,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在成都发展航空发动机产业,有很好的基础和很大的空间。”甘晓华说,作为成都航空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新都拥有国内一流的研发机构――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624所),以及生产制造的龙头企业――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420厂)以及四川泛华电器有限责任公司(205厂),“航空动力,新都腾飞”,不是空想。
此外,新都区作为成都市老牌工业重镇,工业起步较早,产业发展迅速,机电装备制造业集群效应明显,在发动机零部件、材料等方面能提供有力的协作配套服务,为航空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新都区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优势,积极依托“一所二厂”等科研院所和企业,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积极落实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打通了一条以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发展为模式的军民融合创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