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改革强工业 开放聚力定乾坤
据介绍,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是四川省确定的56个重大高端成长性项目之一,也是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重点支撑项目。如此重大项目之所以能在新都落地生根,是新都主动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成都制造2025规划》以及成都市“3+N”工业空间布局的结果。是新都着力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实施“工业强基”“产业强城”的典型例证。
该负责人说,“经过多年发展,新都已建立起涵盖机电装备、家具、医药、食品等5个行业大类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两区三园’均已建成。但新型工业化仍处于转型期,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够明显,新兴产业比重不大、龙头项目辐射带动力不强、发展质效不均衡等问题明显存在。”
区委区政府清醒认识到,要改变这种局面,唯有依靠改革,摆脱传统工业对要素驱动的过度依赖,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增强其发展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有效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对此,区委十三届六次党代会作出了以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的相关决策部署,明确提出围绕工业实施“五大行动”,从政府“供给侧”和企业“需求侧”,从企业“供给侧”和市场“需求侧”发力,解决工业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在做好“减”法的同时,从“稳、快、优”上做足文章,全力做好“加”法和“乘”法。
据了解,今年以来,新都区以“稳”字当头,切实利用内外两个市场,精准发招,突出重点,化解产能,“抓大不放小”;鼓励企业加快技改和生产,占领“旧领域”、拓展“新领域”市场;在优势产业上挖掘潜能,“存量增效”;加强项目促进,形成实质增量。
以“快”字优先。在加快补齐传统产业质效不高短板的同时,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两端延展、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和提升。在加快“集约、节约”做大规模的同时,坚持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与中小企业发展并举、存量挖潜与增量促投并重,强化和健全产业链条,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抱团发展。在加快新兴产业培育的同时,重点加快轨道交通、航空动力、能源装备等产业项目引进和建设。在加快把优势产品推向亚欧市场的同时,率先开展军民融合工作试点,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园等落地。
以“优”字并举。新都对标成都工业发展战略和《成都制造2025规划》路线图,编制完成了《新都制造2025行动方案》,对产业结构做出优化调整。规划建设成都航空产业园和轨道交通产业园,形成集群规模;着力探索建立企业分类绩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低效企业退出常态机制,构建自我调节能力强、投资主体多元、结构多样、发展高端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
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使新都工业不断扩量、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37家,世界500强增至32家。中车成都项目、“深基地”等龙头项目相继建设投产,今创集团等一批轨道交通配套企业项目相继引进。
新都工业已呈现出“轨道交通、航空动力、能源装备”三大新兴产业率先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优势产业突出发展,“家具、食品、包装”传统产业优化发展的产业分层发展格局,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千亿元产业集群初现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