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网APP下载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房产网公众平台
扫描关注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成都冲刺西部经济中心

 [已迈入“万亿级”城市俱乐部的成都,不仅汽车产业突飞猛进,今年1~8月,成都工业投资完成1402.8亿元,增长35.8%;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89家,总量居中西部第一]

  9月7日,PSA集团全球新一代标杆工厂——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工厂正式建成投产,从开工建设到建成只用了23个月,首款产品东风标致4008也于当日成功下线,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都速度”。

  已迈入“万亿级”城市俱乐部的成都,不仅汽车产业突飞猛进,今年1~8月,成都工业投资完成1402.8亿元,增长35.8%;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89家,总量居中西部第一。

  刚刚结束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了成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中就提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成都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和工业强基行动,以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目标,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大平台承载大发展,加快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筑牢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基础。

  工业强基行动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一个国家的财富不是货币的数量,而是其人民的生产能力。”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回归制造业,重塑竞争优势,保持领先水平。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在加紧布局调整,积极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努力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虽然在人们的印象中,成都往往与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美景美食联系在一起,成都在历史上也一直是商贸型、消费型城市,但在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看来,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现代经济的脊梁,是城市强盛的根基。做大做强工业是现代城市崛起的必由之路,也是成都现阶段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也一直是唐良智推动城市发展的最重要着力点之一。

  今年,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成都市经信委主任施跃华表示,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就是经济实力,而三次产业中核心就是工业。

  施跃华说,“十二五”时期,成都工业以14.4%的速度增长,2015年工业总产值过万亿。但是,成都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从未超过50%,而沿海城市最高时超过了60%,然后才逐渐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这样才是有梯度有质量的发展。施跃华说,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成都工业总量不够就是一块短板。工业强基就是要把工业作为基础产业,把工业作为发展的基础,同步推进量的扩充和质的提升。

  因此,作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交汇点和支撑点、四川省首位城市,在“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全新起点上,成都提出要以工业兴市、以工业强市,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工业放在当前经济工作首要位置来抓,不断深化“工业强基”的共识,强基础、扩规模、优结构,加速度推进成都工业发展,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实现成都工业做大做强、提质增效的跨越发展。

  成都智造

  8月30日,成都市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的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全力打造“一体两翼”的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北航成都航空动力创新研究院(蓝色动力硅谷)和北航成都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将由北航6名院士亲自领衔。9月9日,“四川省暨成都市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成功举行,共签约项目26个。

  成都航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整机(包括无人机)及发动机研发制造、大部件维修、航电产品研发制造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成都立足航空、信息安全、军工电子等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和优势,积极探索“军转民、民参军”。9月9日,成都发布了《成都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加速发展。

  通过深化校地协同创新、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等措施,做大做强高端制造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这正是成都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其实,对于成都工业如何发展,成都对内外部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并制定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从内部现状来看,成都工业产业门类齐全但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规模、综合竞争力在副省级城市中处于第二梯队,面临既要做大又要做强的双重任务。

  从外部因素来看,全球正处在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中,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偏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特别是转变发展方式、发挥市场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对成都工业提出了新要求。成都的资源禀赋、科技、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以及国内各大城市产业发展同质性竞争现状,需要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此,成都在综合分析成都产业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发展机遇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了《成都制造2025规划》14个重点产业发展专项推进计划,将围绕“量质并举”,分层推进产业梯次发展。具体就是,以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目标,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和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推动产业成链条、成集群发展,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优化工业结构,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工业占比,改造提升轻工、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

  与此同时,成都还在大力推进“蓉欧+”战略,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升级,不断提升成都工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施跃华说,物流一直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蓉欧快铁,成都承接欧亚市场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成都变身成为开放前沿,以前要望沿海地区的后背发展,承接它们的产业转移,现在会走在产业发展的前沿。

  《成都制造2025规划》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通过实施“三步走”战略,实现产业倍增、质量升级,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制造业强市行列。第一步,到2017年,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万亿元,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第二步,到2020年,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万亿元以上,成为国家智能制造和“互联网+”示范城市;第三步,到2025年,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3万亿元以上,成为领军中西部的先进制造业强市。

  工业竞进拉练

  工业发展路线图已经编制完成,如何推动落实成为关键。为进一步推动成都工业“爆发式”升级,今年成都开展了工业“竞进拉练”。

  在2016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这个新名词作了专门的解释——为进一步加快工业重大项目促建,在项目和园区一线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对标先进、总结提升等活动,在拉练中找差距,在竞进中促提升。

  唐良智强调,行动胜于一切。他要求政府各级各部门要坚定发展工业的信心和决心,大力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开展好工业“竞进拉练”,要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大竞赛、大比武。

  今年以来,成都市已开展了3次工业“竞进拉练”。“切磋”活动给各级部门和区(市)县制造了压力,而且一改以往每年年底进行排名的惯例,从今年起,成都市每月对所有区(市)县的工业投资、工业增加值两项指标进行排名,这也激发了各级部门推进工业的动力。施跃华说,每周他都有两三个项目陪同或参与谈判。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固定资产投资4183.6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投资总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其中,工业投资1070.3亿元,同比增长37.3%,创2013年4月以来最大增幅。

  施跃华介绍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此前成都工业投资出现了连续18个月的下降,今年上半年实现37.3%的高增长得益于成都各级政府大力抓项目。2015年工业投资全年完成了1517.09亿元,2016年全年将会突破2100亿元。

  通过大力招商引资,今年1~7月,成都投资促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含增资)176个,总投资1934.65亿元。其中,新签约引进工业重大项目83个、协议总投资1134.14亿元,工业重大项目总投资占新引进重大项目总投资额的58.62%。此外,1~7月,全市净增世界500强企业10家,至此,落户成都世界500强企业总数已达到278家。

厂房网客户端

手机抢占房源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帮我们找
企业地标
联系我们:
联系人:冉经理
电话:18080013510
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00(限制字符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