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内江经开区工业园内,基元医学生物检验所负责人刘畅正在检查机器运行情况。“预计半月后就可开业。”刘畅说,检验所主打精准医疗,将为内江市民提供个体化医疗服务。同时,作为四川基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的产业化基地和研发基地,基元医学生物检验所开业后,将有200余种高新产品注入内江市场,影响该市生物医药产业格局。
基元生物的入驻,是内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又一突破。今年上半年,该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8.5亿元,同比增长14.9%,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1%,成为全市经济重要增长点。
过去,内江工业主打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电力能源、食品饮料、冶金建材等,占规模工业的比重曾经一度达90%以上。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许多传统企业暴露出生产工艺差、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与附加值低的劣势,生存压力很大。
东林矿山运输机械有限公司对此深有体会。两年前,这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企业遭遇订单滑坡,最低谷时企业员工仅剩一半。
面对困难,内江将眼光放在了高新技术产业上。“高新技术产业拥有低能耗、高产值等优点,对于内江这样的老工业城市来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意义深远。”内江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文说。
由此,内江出台了多项措施:积极搭建科技金融平台,促成市内高新技术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融资项目75个、融资金额46.29亿元;依托中国技术交易所在内江高新区建立技术交易中心,科技型企业可到交易中心进行网上展示、私募融资、挂牌股权转让、线上线下交易等,以市场定价方式促进科技成果权益合理流转;出台新的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缩短评审时间,扩大评审范围。
同时,内江还与电子科技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
一系列举措取得成效。经过两年研发,东林矿山成功研制出亚洲目前单机最长圆管状环保输运管,仅此一项,每月订单和产量同比上升160%—170%。
截至上半年,全市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65家、市级专利试点企业5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主要分布在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