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供给侧之路
成都新都区石板滩镇的中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现场内,机器轰鸣,施工人员抢赶进度。“现在项目真是一天一个样,如果你一个月没来,再来时一定会惊异‘面貌全非’了。不同标段都开足了马力,最快的已经全面完工了!”
中车成都产业园的建设热度,正是当前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代表,轨道交通产业成为成都“十三五”时期的突出发展产业。成都市提出加快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目标,并明确将轨道交通产业列入2016年六大行动中,通过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这其中,就包括加快建设中车成都产业园等150个项目。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十三五”规划中,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正是我市立足优势、抓住机遇、促进成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这场深刻变革中,如何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做优政务环境为企业带来便利带来活力,有效节约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如何推进产学研结合,完善轨道交通整个产业链条,助力成都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如何通过创新驱动,丰富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着疑问,记者深入探访了位于新都区的中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和新津轨道交通产业园。
如何为企业提供便利?
从服务入手做优环境
“的确,新都区在建项目中,中车成都产业园是推进最顺利的项目。”新都工业区管委会有关人士的说法,得到了中车产业园项目方的认可。“除了与轨道交通产业前景有关外,我认为环境就是生产力,政府部门提供周到的服务,为企业带来便利并有效节约了成本,项目进度能够这么快也就顺理成章了!”
记者正与项目方工作人员交谈时,一位新都工业区管委会企业服务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前来看项目进展。“看嘛,老熟人又来了!”项目方工作人员口中的老熟人名叫王雪松,是新都工业区管委会为中车产业园项目特设的具体事务联络员。
“遇到啥子事情需要我们协调、跑腿的,说一声,我们马上去落实哈!”王雪松几乎每隔两天就要到产业园去,回到工业区管委会的办公室后,将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工业区管委会领导,下来后还要忙着整理专门为中车产业园建的工作台账,上面记载着他“摸”来的急需协调解决的大小事务。
王雪松见证了项目推进升级每个细节。“处久了,都把他当成家人了,而项目遇到的问题多方协调后总是能很快得到解决,项目就推进得快,算下来这真是节约了好大的成本了啊,企业一旦上马,市场竞争力就会立即显现出来!”工作人员的说法,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初衷不谋而合:随着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市场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原有的市场需求不断升级,将创造出新的市场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中车产业园项目自2014年8月28日签约之日起,成都新都区就立即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而相关部门和街道着力优化服务和环境,为项目提供便利。“在项目建设中,不仅施工方要倒排时间节点,我们服务工作人员仍然需要紧扣节点。项目一旦投产,就必须考虑产品的运输以及项目生产一系列事宜。”新都区石板滩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6年,我们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做好石木路拓宽改造、杆管线迁改、水电气配套建设等工作,全力服务保障中车项目建设,确保早日实现成都地铁‘新都造’。”
做优环境,成都新都迎来了配套企业的落户。日前,新都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仪式上演,在该区集中签约的8个项目中,轨道交通再次成为亮点,其中有5家轨道交通配套企业顺利签约。记者留意到,作为中车的长期供应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龙头生产企业今创集团,拟投资8亿元,一期投资5亿元建设轨道交通、配套产品生产基地,一期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不低于5亿元,上缴税收不低于3000万元。同样是中车的主要供应商,南京圣合轨道交通设备公司拟投资1.5亿元,建设轨道交通、转向架等零部件生产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不低于1.2亿元,上缴税收不低于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