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网APP下载
扫描下载客户端
房产网公众平台
扫描关注
力促“成都研”“成都造”明年底国道交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破千亿

   11月10日,专门为成都地铁18号线“量身定制”的首台盾构机在龙泉驿区海瑞克隧道设备生产基地正式下线。直径8.6米,整机长度100米,相当于3层楼高,重量达900吨,这台盾构机的数据打破了成都地铁建设以来的纪录,是当之不愧的“地下巨无霸”。
    紧紧围绕轨道交通产业,成都努力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从2007年开始,盾构机已经实现本地化生产,此次“巨无霸”的诞生,标志着成都地铁首次采用8.6米大直径盾构机开挖隧道。“成都造”又有了新的突破。

整机成都生产
核心部件从德国进口
    日前,在位于龙泉驿区的海瑞克隧道设备生产基地,记者看到了这台庞然大物。盾构机主机的颜色红黄相间,它的后配套像一条“尾巴”,长长地拖在后面,安静停靠在仓库里。当它的主机开始转动时,有一股电影里“变形金刚”的即视感。
    这台盾构机有什么特别之处?成都地铁建设分公司总经理张延告诉记者,这是18号线首台下线的盾构机。除了这个“身份”之外,它最大的与众不同体现在“量身定制”,和成都地铁以往使用的常规盾构机有很大区别。常规的盾构机直径是6.25米,而18号线采用的盾构机直径达到8.6米,直径比常规扩展了2.35米。从体积上来看,这台巨无霸更是比常规盾构机大了一倍。它的整机长度也达到100米,相当于3层楼高,打破成都地铁建设以来的纪录。据悉,地铁18号线将投入使用20台这样的盾构机,其中7台从这里生产,目前已成功下线1台,剩下的6台正在进行收尾生产阶段。
    从表面来看,这台盾构机只是体积变大了。实际上,内部“乾坤”大有不同。海瑞克(成都)隧道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白锟说:“随着体积的增大,内部设计并不是简单扩大尺寸而已,其设计和原理都会随之变化,再进行重新设计。”
    “仅用时6个月,从签约到出成品,这台盾构机就诞生了。”据白锟介绍,这台机器在成都进行生产,其外观能看到的部分都是“成都造”,内部核心部件则是从德国空运到成都,本地化生产的比重约为40%到50%。而生产6.25米直径盾构机的本地化率已经超过了50%。
    这台巨无霸的价格是多少?白锟透露,这台机器的售价为含税7600万元。他认为,这是中国西部首个这种规格的盾构机,未来在城市网络的建设中,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每月掘进180米
助力18号线打造“全国最快”
    成都地铁18号线是直达天府国际机场的线路,要穿越一条难度极大的“瓦斯隧道”。
    “地铁要顺利通车,龙泉山瓦斯隧道是关键。”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段隧道全长9695米,隧道位于天府新站—三岔湖站区间,属于高瓦斯长大隧道,为全国第一条穿越高瓦斯地层的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难度极大。
    与此同时,地铁18号线设计运行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140公里,为全国最快地铁之一,远高于成都其他地铁线路每小时80公里的最高时速。为满足高速运行的供电需求,18号线采用2500伏交流制式供电,不同于目前其他线路采用的1500伏直流制式供电,这也对接触网高度要求更高,隧道设计断面也随之扩大,以同时满足接触网、车辆尺寸需求,缓解列车高速运行时风阻、噪音的要求。
    经过多次研究论证和科学实验,专家组最终确定成都地铁首次采用8.6米大直径盾构机开挖隧道,最后将形成内径7.5米的隧道断面。
    据介绍,12月底,该盾构机就将在麓山站“下工地”了。由于这是成都地铁第一次使用这个加强版的盾构机,因此,还需要实验和磨合。初期预计速度是每月推进120到150米,经过实验后,施工方希望争取到每月推进160米。再经过优化后,希望优化到每月推进180米。
力争本地配套率达50%以上
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大发展
    从2007年开始,成都地铁盾构机已实现本地化生产。海瑞克(成都)隧道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白琨告诉记者,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蓬勃兴起,当时成都市找到这家德国企业,希望在本地生产盾构机。为此,该公司在龙泉驿区设立基地,目前已为成都地铁提供了20台盾构机。
    从“成都造”首列A型车下线到“成都造”巨无霸盾构机投入使用……成都始终围绕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努力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为本地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增加了地方税收,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据悉,到2017年底,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有望达到1000亿元。
明年底轨道交通
全产业链主营业务达到1000亿元
    根据成都市委、市政府要求,2016年-2025年将是成都地铁投资额度最大、建设里程最多、建设任务最重、运营线网最密的十年。2016年-2020年,成都地铁每年将开通运营两个项目,到2020年,成都地铁将开通运营里程500公里以上,实现在建里程150公里以上。根据成都地铁新一轮建设规划和第四期建设规划,到2025年末,全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规模不少于1000公里,投资规模预计将超过6000亿元,仅列车采购就将达到5000辆以上。
    “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形成‘一校一总部两基地’空间布局,力争2017年底,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达到1000亿元。”成都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规划,成都地铁公司将充分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乘势而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力争配套率达到50%以上,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实现大发展。
    据介绍,下一步成都地铁公司计划成立专门部门负责与成都市经信委的对接、沟通和联系,协调各相关部门、区(市)县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事宜。同时着力抓好开发地铁勘察设计、咨询、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外委培训订单,与国内车辆企业开展后续车辆维保。还将着眼关键系统大部件本地化,引进车体材料铝材,车辆牵引、制动、车门、贯通道及车内装饰、列车空调、供电、信号、受电弓等关键部件的生产厂家落户成都。
力促轨道交通
实现“成都研”“成都造”
    在地铁装备领域,成都地铁公司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大力支持外地轨道交通企业在成都设立生产基地和测试平台,实现本地化制造和软件开发,已吸引中车青岛四方、中车长客、卡斯柯信号、北京交控、阿尔斯通、今创集团等一大批车辆、信号、车辆及大部件、牵引系统厂商在成都设立生产基地、研发基地或测试平台。特别是3号线、4号线的B型列车已在中车新津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该基地已具备年产800至1000辆城际车、地铁车的能力,同时还具备500组现代有轨电车、轻轨车的整车生产能力,可实现产值50亿至100亿元。7号线A型铝合金列车已经在中车成都产业园下线,该产业园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
    与此同时,成都地铁公司与金牛区、中铁二院、西南交大、中国中车共同发起成立“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铁二院、西南交大、中电十所、中电二十九所等1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联盟”,大力促进轨道交通“成都研”、“成都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地铁建设领域,一方面,推动轨道交通建设,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电建等企业在成都设立子公司。另一方面,地铁工程建设所需的钢材、水泥、管件、电器开关、电线电缆、墙材、防水材料、沥青路面材料、干混沙浆混凝土等均100%使用成都市地方产品;挖掘机、起重机、钢支撑、脚手架、模板等施工机具均在成都市建材市场租赁。海瑞克、中铁装备、铁建重工等企业生产盾构的主要结构件都在成都生产、组装;管片均在成都生产。在地铁建设工程领域大力使用本地配套产品,极大带动了成都本地建材、机械装备制造、租赁等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厂房网客户端

手机抢占房源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帮我们找
企业地标
联系我们:
联系人:冉经理
电话:18080013510
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00(限制字符200)